9月10日,泸州云龙机场首航,标志着这个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空港正式投用。
泸州云龙机场全景(资料配图)
泸州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云龙机场建成投用,无疑丰富了泸州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 不过,建设云龙机场,泸州还有更大的战略考量。 国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泸州要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双两百”大城市。四川省委同时要求,泸州要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但是,泸州城市规划主要区域均处于蓝田机场净空保护范围内,机场净空标准的提高和航行的限制,放缓了泸州市城镇化进程。如此一来,泸州要按期完成“国家使命”和省委要求,迁建蓝田机场迫在眉睫。 云龙机场应运而生了。 泸州把云龙机场建设视为“一号工程”,成立了由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机场建设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8月31日,云龙机场以“零整改”成绩通过行业验收。 就泸州加快建成区域中心而言,云龙机场的作用不止是为城市建设释放更多空间、满足川渝滇黔结合部群众出行需要。 速度经济时代,对速度、效率的追求,赋予了机场新的经济枢纽属性。云龙机场通过航线网络连接全球,带动经济要素循环,使身处内陆的泸州也能快速与全球连接,既促进生产要素向泸州集聚,也让泸州产品更好地对接全球产业链。 然而,机场本身仅是运输载体,生产要素通过枢纽机场向哪里汇聚?以云龙机场为核心的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恰能直接、快速地承接辐射并释放影响。相中云龙机场争创航空口岸的优势,已有航天科工集团31所、福建德龙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德国林巴贺等大批航空航天“大咖”加盟园区,用世界高精尖前沿技术为这片崛起的发展热土“投票”。 “航空动力,泸州腾飞”。以云龙机场为磁场,与区域中心相匹配的酒城产业竞争力正加快形成。
|